成都蒲江红枫艺术陵园多少钱:民间重视风水和至高无上的帝陵
民间重视风水,人们认为风水好可以家族兴旺发达,要财得财,要人丁兴旺得人丁兴旺,要官得官,可谓一帆风顺,四季通达;而风水不好,则可能家败人亡,即使大户人家也会家道中落,人丁凋零。因此,人们极端重视风水的选择。从过去传统的习惯来看,民间的墓地选择主要有下面三种形态:
一是请风水先生进行选择,这在民间的墓地选择中是最为普遍的。如山西,“凡窀穸之事惟堪舆家言是听,故察看龙脉、相地点穴、分经立向,以及墓道深浅、择期营葬诸手续,必求阴阳家办理,他人莫能为也。这是民间选择墓地的典型代表。这种方式,全部是由风水先生代为完成,丧家只提供各类条件,诸如山地的所有权或购买、其他费用的支出,包括给风水先生的报酬等。在民间,有关风水先生神奇能力以及选择了一块好的阴宅宝地可以让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的传说很多,这样让风水先生介人选择墓地的习俗便有了极大的市场和影响力。在浙江的湖州,有一则关于査吴村的故事,它讲述的就是关于査姓与吴姓如何得到上好葬地并使家族改变了命运的事。很早很早以前,鄣吴村不叫鄣吴村,是叫查吴村。这村坊里住着查、吴两姓人家。查家很兴旺,有钱有势。
吴家很贫穷,无钱无势,不少人在查家屋里当帮工。查家很富裕,就是没人在外头做官。有一日,村坊里来了一个姓张的风水先生,据讲会看地三尺,他看的风水能寅葬卯发,非常灵验。查家反正有铜钿,就把张先生请到家中,好酒好肉请他吃,要他拣一块宝地,让他家里几个子孙去当当官。张先生讲:“查吴村地盘好,拣一块宝地也不难。但这风水蛮凶,我要是为你们家看到好风水,我的眼睛就要瞎掉,你们就要养我的后半生。”查家当家人满口答应:“只要我们查家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上,我们要把你当活祖宗待,每日炖一只老母鸡给你吃,还要让你用金筷金碗吃饭,金盆洗面。”张先生听查家人讲得十分诚心,就替他们家拣了一块风水宝地,叫查家把祖坟迁到这块风水宝地上葬了。果真是寅葬卯发,就在这一年,查家的一个公子上京赶考,考中进士,做了个蛮大的官。张先生的眼睛也像他讲的一样果然瞎了,由查家奉养。开头几年,查家人每日给他吃一只鸡,待他真像活祖宗。过了几年,老一辈过世,小辈人当家,就变了,对瞎子先生看不顺眼,手下人服侍也凑合起来。有一次,把一只落在茅坑里淹死的老母鸡洗干净炖炖给瞎子先生吃。吃过之后,查家佣人还问他:“这只污缸鸡味道好不好?”瞎子先生心里有数,嘴里不讲,心里生气。
后来,越来越不像样,有时候,查家人连饭都不让先生吃饱。査家人没良心,气坏了一个姓吴的书童。这书童良心蛮好,人也蛮聪明,他看到风水先生的日子一日比一日难过,就常常偷点饭食给瞎子先生吃。风水先生很感激这个姓吴的书童。一曰,他悄悄对书童讲:“我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我要为你家寻一块好地来葬你祖宗的骨头,保证你吴家也会发起来。可惜我眼睛瞎掉,不过也不要紧,你只要到村口去,用楓树枝颠倒乱插,啥地方生根发芽,啥地方就是块好地,你就把祖坟移到那个地方去。”姓吴的书童当真暗地里照瞎子先生的话做了,果然看见一块地方插的枫树枝生了根,发了芽,就把自家的祖坟移到那里。从这以后,吴家慢慢兴旺起来,这书童也上京赶考,考中了进士,做了个大官。而那倒插枫树枝的地方,人家就叫它为“倒插楓”,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叫法。故事非常生动,加上与真实地名联系在一起,让人以为它是真的。实际上,有关风水先生的存在以及民间请风水先生为自己的葬地做出选择,也正是基于这种似乎是真实的影响。数千年来,由于民间的需要不仅让风水文化源远流长,也使得这种古老而独特的职业一直保存下来了。
二是请风水先生点穴定位。这种情况一般是有族葬墓地或祖传墓地的家庭或家族,他们埋葬死者的基本地方是确定的,但一个地方是否属于风水宝地,起决定作用的是穴。在浙江温州等地的民间相信,穴点正了,风水宝地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如果点错了,则可能无用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造成巨大的伤害,损及葬于此地家族或家人的命运。因此,请风水先生点穴是建坟的必须过程。当然,这同样需要支付一笔费用给风水先生。目前,中国的东南省份,不仅是城市,也包括乡村都在进行殡葬改革。其中除了火化这一形式外,建立公墓是重要的内容。对于居住在农村的人来说,公墓制少了自行选择墓地的烦恼,但同时也少了自行决定选择风水宝地的项目。然而,风水的传统还是讲究的,于是,定穴和朝向就成了农村中寻找风水先生解决文化需要的最主要的方式。即使是在城市的公墓中,这种习俗也得到了保留。
三是自行选择所谓的风水宝地。这主要是家贫无以支付风水先生的报酬者,他们常常根据上述经验和原则,随自己所愿进行选择,或通过神判等方式进行选择。尤其是神判的方式,既符合中国人相信风水的观念,也符合这一神秘文化的特性,具有古朴性和民间性的特点。这种看似随意选择的方式,在浙江湖州是用棺材杠向前一抛来完成的。“旧时认为坟地风水是关系子孙家运兴衰的大事。风水好,衰败的可以兴旺;反之,兴旺的可以衰败。所以一到坟地必须按风水先生看好的穴位休棺;若是已做好寿坑的,即把棺材送进去;请不起风水先生的,则把棺材抬杠往前一抛,杠子顶端朝哪个方向就依向放置棺材和建坟。与此相似的是绍兴也有几乎同样的习俗,他们叫“扁担相”。旧时,绍兴百姓对殡葬极为重视。为了选块好的“风水”墓地殡葬先人,往往不惜巨资,不计岁月,聘请“风水”高手,踏遍山山水水,寻找“风水宝地”,甚至有先人巳亡故十多年而未入土,暂殡于寺庙、殡屋之中者。当然,这是缙绅巨富之家干的蠡事。也有的人家,主人尚在盛年,就早做准备,请“风水先生”踏看福地,建造“寿穴”。
据说,“风水”好的地理条件,大致是前有“照山”,后有“戤gài山”,左右有“靠山”,所谓前‘‘朱雀”,向阳高燥,后“玄武",草兴木茂,左“青龙”,右“白虎”,虎踞龙盘,土质厚实,必是发祥之地,子孙兴旺,簪缨相继。“风水”先生凭“相盘”(一般称子午盘)勘察地形,掬土以验土质。“青乌之术”倒有不少学问,所以著名的堪舆家,不少是饱学之士,有的还是“两榜出身”,官而后“家”者。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平常百姓,只要是请得起“风水”先生之家(风水先生也有上中下之别),殡葬之前也总是要请风水先生“格格相盘”,看看葬地是否适宜。唯独贫苦人家,人死了有的甚至连棺材也置办不起,只能用蒲包、草席捆扎成“浑身摔”,悄悄地抬运出去,找块近处荒野之地,一埋了之。但穷人也不是愿意世世代代穷下去的,也想求块好风水,使子孙后代翻过身来。然而请不起“风水先生”,怎么办? “扁担‘相’”就是由此而形成的一种风俗。贫穷人家把殓入“薄皮棺材”或扎成“浑身摔”的先人,悄悄地抬到荒山野地,由长子或长孙拿着一根竹制或木制的扁担,面朝先人遗体,先虔诚地叩头行礼并念念有词地祝告:“大旧时,绍兴百姓对殡葬极为重视。为了选块好的“风水”墓地殡葬先人,往往不惜巨资,不计岁月,聘请“风水”高手,踏遍山山水水,寻找“风水宝地”,甚至有先人巳亡故十多年而未入土,暂殡于寺庙、殡屋之中者。当然,这是缙绅巨富之家干的蠡事。
也有的人家,主人尚在盛年,就早做准备,请“风水先生”踏看福地,建造“寿穴”。据说,“风水”好的地理条件,大致是前有“照山”,后有“戤山”,左右有“靠山”,所谓前‘‘朱雀”,向阳高燥,后“玄武",草兴木茂,左“青龙”,右“白虎”,虎踞龙盘,土质厚实必是发祥之地,子孙兴旺,簪缨相继。“风水”先生凭“相盘”(一般称子午盘)勘察地形,掬土以验土质。“青乌之术”倒有不少学问,所以著名的堪舆家,不少是饱学之士,有的还是“两榜出身”,官而后“家”者。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平常百姓,只要是请得起“风水”先生之家(风水先生也有上中下之别),殡葬之前也总是要请风水先生“格格相盘”,看看葬地是否适宜。唯独贫苦人家,人死了有的甚至连棺材也置办不起,只能用蒲包、草席捆扎成“浑身摔”,悄悄地抬运出去,找块近处荒野之地,一埋了之。但穷人也不是愿意世世代代穷下去的,也想求块好风水,使子孙后代翻过身来。然而请不起“风水先生”,怎么办? “扁担‘相’”就是由此而形成的一种风俗。贫穷人家把殓入“薄皮棺材”或扎成“浑身摔”的先人,悄悄地抬到荒山野地,由长子或长孙拿着一根竹制或木制的扁担,面朝先人遗体,先虔诚地叩头行礼并念念有词地祝告:“大人泉下有知,找得风水宝地,有劳扁担公公,指出头东脚西。”祝告罢,就把手中扁担抛向空中,待扁担落地后,在落地处,按扁担的头尾部位,掘土成穴,把先人埋葬下去,然后垒土成丘。
民间习俗认为,风水既然是神秘的,而且是与神秘的力量和影响联系在一起,那么,它必定与神灵有着某种关联,而通过虔诚的和独特的方式,可以让神灵起到独特的作用,因而也就不需要通过风水先生这一中介来完成墓地的选择,这就是神卜型自主选择墓地形成的心理机制。民间相信,如果你的祈求真的发生了作用,那么,如此而获得的墓,将会比风水先生确定的更有实际的效用。不过,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风水是建立在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对山水、方位等的认知基础上,解释人与自然,尤其是与居处、与死者的墓地关系的不可验证的文化。即使今天,有许多人还试图将之与现代环境科学等联系在一起,可见它的那种先验的、与信仰紧密相连的本质,仍是无法回避的。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这种习俗。形态各异的墓式墓式是葬制礼仪追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封建社会,所有的人都有自己所属的不同等级,活着时需要遵守与身份相关的礼制,死后也同样需要按礼进行安葬,按礼建造属于个人的墓式。那些地位显赫者,诸如帝王大臣,他们生前宫殿大屋,死后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高坟大墓,而平民百姓,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同样也只有低矮的坟包相伴。这就是那个封建时代的客观现实。
至高无上的帝陵
从封建专制政权出现之后,帝王的权力就在不断地扩大。他们可以生杀予夺而不需顾忌任何法律,因为法律都是他们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和利益自家制定的;他们享尽天下的荣华富贵,却还要在死后让人陪葬殉死或埋葬无以计数的珍宝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享用;他们住尽天下豪华的宫殿,却还要在死后建起巨大的陵墓继续享受帝王的荣耀。没有人能超越这种权力,所以,他们的陵墓也是无与伦比,享有至髙无上的权威。殷商时期,贵族已经实行独有的“公墓”制,他们死后葬在一起,目前考古发现大墓大都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足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安阳殷墟等。但陵出现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战国以前,无论身份如何,其死之葬统称为“墓”。君王之墓始称为“陵”是从战国时开始的,首先出现于赵、秦等国。赵肃侯十五年(前335年)“起寿陵”是历史记载上最早称陵的帝王之墓。秦国在秦惠文王卒后(前311年)葬“公陵”开始称陵。陵出现于战国之际,是有其历史和现实依据的。陵,原意为山。春秋之后,堆土为坟的方式在中原地区流行起来,为了显示君王与平民百姓的不同,便堆起髙髙的坟墓,似与山同,表示髙大,故称陵。后来,山陵泛指为帝王的陵墓,是因为秦时称帝王之墓为山,而汉时则称帝王之墓为陵,二者合称则为山陵。
《水经注•渭水》载,“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山陵因只有帝王才享有,故也称帝陵。帝陵也是墓,所以也称陵墓。首先,帝陵都非常髙大。各个朝代都对帝陵的大小做出一定的规定。陵之所以原意为山,就在于陵墓非常高大,像山一样。根据杨宽先生的研究和统计,西汉的帝陵,都非常髙大,陵采用城郭建筑方法,外城长6210米,内城长3870米,根据秦人的观念,外城叫廓,内城叫城,以应“天人相应”。汉代的帝陵基本上沿袭秦制。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而造成的汉陵 ,被盗现象为人们所目睹,纷纷提倡薄葬。曹丕便提出自己的坟墓要“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这一方面说明魏晋时确实在行薄葬,同时又说明,在前代是实行“造园邑,通神道”这种有象征身份等级的墓上建筑的。薄葬这种现象延续不长,南北朝之后,陵墓建筑又重新得到了恢复。历经唐宋至明清不绝,并且越来越恢弘博大。我们以清东陵的孝陵为例,便可以见出帝陵建筑的不同凡响。按规制,地宫上起建宝顶,高一丈五尺,周五十四丈九尺。宝顶环以宝城,高二丈四尺,周六十三尺。月牙城高二丈三尺,广十八丈七尺;正中琉璃影壁一座。前为方城,高二丈八尺七寸,广六丈四尺二寸;纵如之。
方城上为明楼,重檐九脊歇山式,额题陵名“孝陵”;楼内石碑一统,恭镌庙号“世祖章皇帝之陵”;下为瓮卷门;门外前为月牙河,水洞四达,中设石桥。桥南置石祭台,上陈石五供一份。前有二柱门,石柱二。再前为琉璃花门三。门外玉带河一道,上建平桥三。前为隆恩殿,开面五间,重檐歇山式,悬额上题“隆恩殿”;内设暖阁三,外设月台,左右列铜鼎二,铜鹤、铜鹿各一,崇阶石阑出陛,东西庑各五间,左右琉璃燎炉各一座,亦称焚帛炉。前为隆恩门五间三门,额题“隆恩门”。缭以朱垣。门外东西班房各三间,东西厢各五间。东厢后迤南为神厨库,神厨五间,神库南北各三间;宰牲亭一座;绕以红墙,南墙外为井亭。神道正中建神道碑亭一座,垂檐歇山顶,内设石碑一统,上刻尊谥庙号“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迤东石桥二,前设蟠龙松架,亭前为三洞石桥三座,火焰望柱。东西下马石各一。前为五洞石桥一、七洞石桥、一洞石桥一,各桥间相距二里多地。南中为龙凤门三,门外左右设班房各三间,前列石刻朝衣冠介冑文武臣像各三对,卧立马、麒麟、大象、骆驼、狻猊、狮子各一对,共十八对,另立望柱一对。影壁山南神道居中建神功圣德碑楼一座,内树一统石碑,镌刻着顺治帝生平功绩,满文居左,汉字居右*碑楼高达九丈。碑楼外四角各竖擎天柱一,亦称华表。再前东侧为三间具服殿,亦称更衣殿,面朝西,三门缭以朱垣,为皇帝乘舆更衣之所。
前为大红门,单檐庑殿顶式建筑,其两侧风水墙,亦称外围墙,周长六千四百三十九丈四尺八寸,几近四十华里(应为21.46公里——引者注),高一丈三尺,括整个前围陵区。大红力外,左右班房各三间,东、西下马碑各一,再前为石碑坊。这是从孝陵宝顶开始沿长达十一华里的神道中轴线由里向外叙述孝陵的墓上建筑。如此宏大的规模和繁多的建筑,除了帝陵,余者实在是难以为继的。所以说,帝陵的墓上建筑达到了最髙境界。最后,帝陵的选址非常讲究风水观念。历史上帝王极信风水,仅以清王朝的东陵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关于清东陵的选定,有几种有趣的说法。《清史稿•礼志五》记载,清东陵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一次,顺治帝到遵化昌瑞山狩猎,看到此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便不由得大加赞叹。他环顾四周,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便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他亲自引弓一射,对侍臣说,“箭落处即可定穴。”后来的风水师见了,皆惊呼为吉壤。这便是现在仍可见到的清顺治帝的孝陵。
另有一种说法是,明崇祯帝巡行时发现此地后定为明代今后的陵区的,但因李自成起义,崇祯帝自杀而无法实现,结果被清朝开国君主相中。前者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后者则蕴涵对明王朝灭亡的哀叹。其实,真正发现并堪定清东陵的是杜如预、杨宏量等人。清《九朝东华录》记载了这件事,当时因汤若望与杨光先为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行”而诛杀甚众,其中汤若望因老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也是处死的,但因其在永陵、福陵、昭陵、孝陵堪定中出过大力而免死。®所以,说到底,清东陵的选址,乃是在皇帝信仰风水的基础上由风水师选定的。帝陵极重风水,目的无非是为了保证其王朝获得祖先的庇佑而垂祚千秋。但不管帝王们如何绞尽脑汁地运用风水去堪定天下最具有"王气”的风水宝地,也无法保证江山不被更替。